中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更是飲茶大國,茶葉早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大家對于茶葉知識了解多少呢?大家知道白茶制作工藝有哪些嗎?今天就給大家介紹白茶知識,告訴大家白茶的功效及制作工藝是什么,感興趣的朋友一起看看吧。
茶葉知識:白茶初制工藝
1、白茶萎凋
大家知道白茶初制工藝是什么嗎?首先我們需要讓白茶萎凋,鮮葉進廠后,嚴格分清等級,并及時按進廠先后,級別分開攤放。攤青是在1m直徑的水篩內,放鮮葉0.25~0.3㎏,用手轉動水篩,使之均勻薄攤于篩內,互不重疊,俗稱“開青”。放置在萎凋架上,過程中不須翻動、手摸,以防鮮葉因損傷紅變,或因重疊而變黑。
白茶在萎凋過程,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白茶的葉色和葉態(tài)變化同步進行。葉色由鮮綠轉青綠、黛綠、綠泛灰、泛微紅。葉態(tài)由平卷轉波卷、顯毫、翹尾、垂卷、定形。
大家知道白茶萎凋鮮葉失水速率和什么有關嗎?其實是和內含物質變化方向與萎凋方法、萎凋溫度、時間、攤葉厚度及室內相對濕度等密切相關。在正常環(huán)境條件下,36小時以前萎葉失水較快,后期失水較慢。當室內相對濕度90%以上,萎凋時失水極慢,加之室內空氣不流通,萎凋時有時會出現(xiàn)回潮現(xiàn)象,易引起萎凋葉變紅、變黑,對品質不利。
日光萎凋。如產于福鼎地“北路銀針”,將采下的芽薄攤于萎凋簾上,置陽光下曝曬一天,達八九成干,移入室內繼續(xù)萎凋,至次日再移至日光下曬至九成干,后再用文火烘干。
室內自然萎凋,是白茶萎凋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日光強烈高溫或陰雨天,均以室內自然萎凋容易控制。萎凋車間要求寬敞衛(wèi)生,無日光直射,既通風透氣,又便于控制溫濕度。春季室溫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70~80%,正常萎凋36h后進行第一次赤篩,48小時后進行第二次赤篩。夏秋氣溫高,室溫控制在30~32℃,相對濕度20%為宜。萎凋總歷時45~60h適宜,不得少于36h,或多于72小時,否則前者帶青氣,滋味青澀;后者易轉黑霉變,品質下降甚至霉變。
鮮葉采摘后,如遇陰雨連綿或低溫高濕天氣,須加溫萎凋,室溫控制在28~30℃,相對濕度70%為宜;通風必須良好,切忌高溫密閉,易引起芽葉紅變。室內加溫萎凋,常因室溫不勻,芽葉萎凋程度不一致,因此一般只用于中、低級白茶。在萎凋設備條件好的工廠,還可以采用人工氣候調控萎凋,應具備有自控去濕機、電熱升溫機、通風機、風幕機和鮮葉脫水機等。應該說人工氣候調控萎凋,是今后白茶生產發(fā)展的方向。
2、干燥
干燥是白茶定色階段,也是白茶固定品質,提高香氣關鍵工序,并使之達到一定的含水量,防止成品茶在貯運過程中發(fā)生質變。白茶干燥有采、曬、烘結合,如“福鼎”、“北路銀針”、政和“南路銀針”,基本工藝采用“曬干”方式,故亦稱“曬針”。
萎凋適度的萎葉及時上烘,以防變色、變質,高級白茶一般采用焙籠烘焙,中低級白茶采用烘干機烘焙。
焙籠烘焙。焙籠烘焙溫度視萎凋葉含水率高低而定。萎凋葉達九成干時,烘溫70~80℃,每籠攤葉約0.75㎏,約15~20min可達足干。萎凋葉七八成干,則先用明火(90~100℃)初烘,至九成干時下籠,攤涼后再用暗火(70~80℃),復烘10~15min,可達足干。中間可翻動2~3次,動作要輕,以防芽葉斷碎,梗葉脫離。
機械烘焙。九成干的萎葉采用80℃風溫,攤葉厚4cm,慢速烘焙,歷時20min,一次干燥。六七成干的萎葉分二次干燥,初烘100℃,歷時10min,攤涼后以80~90℃慢速復烘可達足干。成品茶含水應控制在5%以下。
新工藝白茶。相對傳統(tǒng)白茶制法而言,新白茶制法采用輕萎凋、輕發(fā)酵、輕揉捻等工藝特點,形成外形卷縮,略帶條形,內質滋味甘和,色、味趨濃,品質自成一格。
萎凋多采用室內自然萎凋,室內自然萎凋歷時24~48h,約七成干,葉色轉灰綠,芽毛發(fā)白,口緣微卷,手握葉有觸感,青氣消失,有帶甜的萎凋香即為萎凋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