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到了一定歲數都會出現情緒不穩(wěn)定,抑郁等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這就是我們說的更年期。不過,女性更年期一般比男性早,癥狀比男性多,那么面對更年期該怎么辦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每個人都會有更年期,但是女性比較多見,一般在五十歲左右的時候就會出現了,癥狀也比較明顯和突出。
男性也同樣存在,只是由于男子性腺開始衰老的時間較晚,出現癥狀的人較少而已。更年期也有提前至39歲或延遲至58歲者,但為什么同樣是人,而更年期有的來的早有的來的遲?有的癥狀表現的明顯有的表現的不突出呢?
《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云:“女子,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這說明古人對更年期早有認識,從中醫(yī)角度講,更年期是陰虛造成的,尤其是肝陰虛造成的。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過四十,陰氣自半”。如果陰氣去了一半的話,那么我們的生命也會走下坡路了。
而更年期女性多男性少,女性表現的癥狀明顯,男性表現的不明顯,則主要是女性以血為本,有經、帶、懷孕、生育等,都離不開血,而血屬于陰,陰氣耗損的比男性多,所以更年期女性則多見,癥狀表現的也明顯,更年期來的早晚主要取決于肝陰虛的程度。
太溪穴,出于《靈樞·本輸》,為足少陰腎經的輸穴、原穴,別名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會元針灸學》云:“太溪者,山之谷通于溪,溪通于川。腎藏志而喜靜,出太深之溪,以養(yǎng)其大志,故名太溪。”《經穴解》云:“穴名太溪者,腎為人身之水,自涌泉發(fā)源;尚未見動之形,溜于然谷,亦未見動之形,至此而有動脈可見。溪乃水流之處,有動脈則水之形見,故曰太溪。溪者;水之見也;太者,言其淵不測也。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該穴功效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人的腎臟中藏有元陰和元陽,是生長發(fā)育的根本,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皆根于腎,腎之既病,百病皆生”《針灸甲乙經》言穴“太溪穴在內踝后跟骨上動脈陷中”,即在足內側,內踝的后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取太溪穴時,可取坐式,放松全身肌肉,并將襪子退至露出足跟部,用手拇指用力均勻地在內踝與跟腱之間反復仔細地按壓,尋找感覺酸、痛、脹為明顯且為凹陷的地方,即為此穴的準確位置。也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還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要柔和,以感覺酸脹為度,不可力量過大以免傷及皮膚。
太溪穴由于是腎經輸穴、原穴,長于滋陰補腎、通調三焦,可用于治療陰虛之癥。歷代文獻和臨床未見有明顯的禁忌癥。
太沖穴,太,謂之大也。沖,沖射之狀也。是肝經輸穴、原穴,為人體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該穴具去肝火、消火氣,疏肝解郁之功,是人體穴位中調節(jié)情緒作用好的穴位之一,可有效緩解精神壓力,由于肝屬木,水生木,木生火,腎和心分屬水和火,肝在心腎之間,溝通心腎,在水火之間,調劑陰陽。肝屬木,木生風,肝火大則生風,肝風內動,則心火被吹旺,心火旺,則腎水不能制火,從而導致君主躁動,五臟不寧,腎水枯竭,全身失養(yǎng)的局面。
肝風內動的根源在于人生氣發(fā)怒,而按揉太沖穴恰具去肝火消火氣、疏肝解郁之功效。按揉該穴取穴時可采用坐姿,太沖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按揉時可用大拇指按壓著太沖穴由腳背處向兩腳趾縫行間穴方向推出,每天兩次,每次推100次效果好,但要注意力度適中,不能傷及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