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握竿的位置也影響著整個竿體能否均勻受力。為了不使竿失去太多彈力,握竿的位置不宜太靠前。一般在溜大魚時,會感覺單手握竿比較吃力,所以垂釣者通常會用雙手握竿,這時就要注意握竿的位置,要盡量握在手把附近,不要太靠前,以免人為地造成竿體受力不均勻,降低釣竿的強度。
六、只飛小魚
飛小魚一般不會有什么問題,經(jīng)驗老道,飛200克左右的魚問題也不大。如果魚超過250克,就好不要飛了,因為魚已較大,操作稍有不當,則易斷竿。
七、魚鉤掛底處理
垂釣中出現(xiàn)釣鉤掛底是比較常見的。釣鉤必須要拉起來的,不然垂釣就無法繼續(xù)下去,問題是如何將鉤拉起來。釣鉤掛底常常掛的較牢,用較大的力也難以將其拉起來。用的力越來越大,甚至用猛力,很容易引起斷竿。處理釣鉤掛底的原則是丟卒保車,斷線不斷竿。正確的辦法是將竿放平,邊退邊拉,直至將水底異物拉出。如果掛的實在太牢,就會拉斷子線,而不會損壞釣竿。因為“拔河”狀態(tài)釣竿基本不受力。
談到釣魚就會讓我們想起一些釣魚技巧,但除此之外,一些釣魚用具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存在。魚竿、釣魚線、魚簍等等都是釣魚用具,還包括草帽之類的生活用品,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都有哪些釣魚用具吧!
常用釣具一般可分為:直接釣具、輔助釣具、釣者生活用具。
1、直接用具:包括釣竿、浮漂、釣線、魚鉤、鉛墜、甩竿的漁線輪等。
2、輔助用具:包括魚護(魚簍)、抄網(wǎng)(撈靠)、漂筒(漂盒)、線板、備用小魚具(如鉤、墜、鉛皮、銜接環(huán)等)盒、竿架(或插板)、存餌盒、竿套、板凳(坐椅)、夾剪等。
3、生活用具:草帽(遮陽帽)、遮陽傘、水瓶(水壺)、食物容器、雨衣等等。
以上用具因時因人因需要而異。
魚竿的演變歷程
傳統(tǒng)釣魚一竿一線一鉤,不管長竿短線、短竿長線,也不管是手握竿把,還是拋鉤后將竿擱在水草或支架上,操作都是腕臂聯(lián)動,利用釣竿的柔韌硬彈,憑腕力和臂力刺魚、控魚、遛魚,非到魚進了抄網(wǎng),手不會離開釣竿。區(qū)別于現(xiàn)代釣魚用裝有輪子的釣竿,以劈甩投將鉤拋至數(shù)十米以外,釣竿的部分作用被漁線輪代替,于是以輪為界,無輪稱手竿,有輪則按釣法細分為拋竿、磯竿、船竿、路亞竿、飛蠅竿等等。
從古到今,竹竿盛行了幾千年,取其輕柔韌挺,長短以釣點遠近而定,粗細以趁手為宜,故長短粗細不一。然而積淀下來的小魚飛、大魚控遛牽的技術卻保留至今。這同西方國家釣兇猛魚,用硬竿猛拽、硬拖、快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現(xiàn)代科技和新材料用于釣竿制作后,竹竿被淘汰了。由于工廠化生產(chǎn),釣竿的長短漸趨統(tǒng)一,形成了2.7、3.6、4.5、5.4、6.3、7.2米等幾個主要規(guī)格,按90厘米遞增的規(guī)律,9米以上則以100厘米遞增,長的15米。出于公平原則,競技釣魚對手竿的限定是:3.6米竿釣對象魚,5.4米竿釣綜合魚。然而,休閑釣魚很少用3.6米,以釣點遠近和操作需要主要是4.5和5.4米兩個規(guī)格。適應休閑釣魚需要,又有了可收可伸的定位竿和配有手把的換把竿。于是按使用場所又有競技竿、休閑竿之分。
釣魚的益處
1、可以獲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
可以獲得一些自然科學知識。釣魚活動不僅要涉及到不少有關動物、氣候、水文、植物及風土人情等知識,還可以掌握一些魚類的生活習性,了解一些釣魚的規(guī)律。匿得一些氣候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