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興奮期
反射性咽喉痙攣逐漸加重,每當飲水,甚至聽到講水,看到水及咽水動作,或風、光、聲、煙刺激也會引起咽喉部嚴重痙攣,出現典型的恐水癥。
常伴呼吸肌痙攣而發(fā)生呼吸困難,全身肌張力高,頸部強硬。常出現躁狂與昏睡交替。發(fā)作時暴躁異常;發(fā)作間歇期則較安靜,語言清晰。
由于交感神經亢進,有大汗、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瞳孔擴大、唾液分泌增加等表現。病人可高熱39~40℃,神志大多清晰,部分病人有精神失常,可在發(fā)作中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環(huán)衰竭。本期持續(xù)約1~3天。
3.麻痹期
痙攣減少或停止,病人漸安靜,逐步發(fā)生全身弛緩性癱瘓,尤以肢體軟癱多見。感覺減退,反射消失,呼吸變慢而不齊,心搏微弱,血壓下降,神志不清,終因呼吸麻痹和循環(huán)衰竭而死亡。本期持續(xù)約6~18h。
狂犬病整個病程3~5天,極少超過10天。極少見“麻痹型”病例,后者以高熱、進行性麻痹為主,終至衰竭死亡,全病程約8~9天。
已屬發(fā)作階段的病例,根據患者過去有被狂犬或可疑狂犬或貓、狼、狐等動物咬傷史,診斷即可初步成立,如能了解被咬傷情況及該動物的健康狀況,則對診斷本病更有價值。如不能確定咬人的犬或貓是否患狂犬病,應將動物關在籠內飼養(yǎng),如動物在7~10天內不發(fā)病,則一般可排除動物有狂犬病。
患者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如興奮、狂躁、恐水、怕風、咽喉肌痙攣、大量流涎、癱瘓等,即可作出狂犬病的臨床診斷。
對癥狀不明顯者特別注意有無“三怕”(怕水聲、光、風)現象,必要時用扇風、倒水和亮燈試驗,狂躁癥狀不明顯應注意咽肌水腫和毛發(fā)豎立現象。如生前免疫學抗原、抗體的檢測陽性,死后腦組織動物接種及神經元胞質中發(fā)現內氏小體則可確診。
畏光,就是通常所說的“眩目”,或者說“伯光”,是由于眼部的感覺神經受到刺激后,引起的感覺異常,表現為對日常的光線感到很刺眼,嚴重的甚至不能睜眼,多見于角膜異物、角膜炎及角膜外傷,虹膜炎、結膜炎也可以引起畏光。值得注意的是當嬰幼兒出現畏光,要注意是否有先天性青光眼。此外,擴瞳也會引起畏光,待瞳孔縮小后就會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