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動作到位
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每一個定勢動作先做到位,然后搞清楚定勢之間的過程走向。與做廣播體操不大一樣的是學習過程要長得多,前者可能只需要一周就能大致比劃的做下來。后者例如簡單的太極拳簡化24式至少需要2個月能比劃到位就不錯,真正掌握精髓還需要長期演練。
第五、馬步適度
很多人中年以后開始學習太極拳,總有一部分人因為膝關節(jié)疼痛而退出,一方面馬步不宜過低,保持在100度以上,膝關節(jié)不要超過足尖的高位馬步即可。還要注意足(腳尖)、膝、肘相對,意即膝關節(jié)與腳尖保持一致方向,以免膝關節(jié)扭曲受傷。
第六、堅持不懈
習練太極拳至少保證每周3~4次,好每天一次。堅持數年必有效果。鍛煉雖不能返老還童,但到老年后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人人想要達到的基本的目標。
第七、重內輕外
李連杰的師傅吳彬原來是北京武術隊的總教頭,他有一句精辟的話“走內不走外”。對于那些已經掌握基本武術動作的人,要體會身心放松的感覺,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動作姿勢上,看起來好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無論對于防身還是健體作用不大。這也是針對現在大多數打拳的健身者的忠告。
太極拳
太極拳套路的演練節(jié)奏輕柔緩慢,這種練法好比新車在“磨合”期內要慢開,等到車的各部位機件磨合好以后,再快開就沒損害了。習武也是如此。初習太極拳者的筋骨皮肉,在拳式動作不斷操練的磨合下,習拳者僵硬的筋骨,拙笨的勁力,遲鈍的反應,都會在磨合中不斷消除,而逐漸使拳式生出輕靈圓活之佳態(tài)。故此,陳鑫《太極拳論分類語錄》中說:“由起至止,須慢慢運行,能慢盡管慢,慢到十分功夫,即能靈到十分,惟能靈到十分火候,斯敵人跟不上我,反以我術為奇異,是人之恒情也,殊不知是先難之功之效也。”
在太極拳的鍛煉過程中,在操練“無極樁”等樁功時,要做到外靜而內動(積氣通關,舒經活絡),在套路的演練過程中,要做到外動而內靜(平心靜氣,氣血調和)。故此,陳鑫《太極拳論分類語錄》中說:“每著之中,五官百骸順其自然之勢,而陰陽五行之氣運乎其中,所謂:‘動則生陽,靜則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是所謂:‘陽中有陰,陰中有陽’。此即太極拳之本然。”
一般初習太極拳者,認為太極拳就是“柔拳”,在套路演練時,有柔無剛,在散手對抗時“以柔克剛”。其實不然,倘若只練慢架,不會快架,在散手實戰(zhàn)時,敵方不會等著你的!倘若只練柔,不會剛,在散手實戰(zhàn)中,若遇到強敵,敵方會以剛克柔,而使你慘敗。太極拳慢練柔化的演練風格,比較適合大眾健身性的習武要求,它能降低血壓,疏通血脈,起到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但是,若從太極拳實用技擊的角度講,在套路演練時,還要掌握拳架的快速操練技術,在勁力方面,還要掌握剛勁的操練技術,以適應“快慢相間,剛柔相濟”的實戰(zhàn)散手對搏的要求。故此,陳鑫《太極拳分類語錄》中說:“練太極拳之步驟有三層功夫:第一步,學時宜慢,慢不宜癡呆;第二步,習而后快,快不可錯亂;第三步 ,快后復緩,是為柔,柔久剛自在其中,是為剛柔相濟。”
結語:上文中介紹了關于練習太極拳時候應該如何練習聽勁,聽勁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他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練習太極拳時間長了,自然就會慢慢的領悟它其中的聽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