癬病
一般治療
一、全身治療
(一)酮康唑(kefoconazole)
現(xiàn)今多以本藥內(nèi)服以替代灰黃霉素。酮康唑系一種合成的廣譜抗真菌咪唑類藥。其抗真菌機理是通過抑制做為真菌細胞膜的重要成份的麥角畄醇合成,導(dǎo)致該菌細胞膜失去正常功能,引起膜的通透性增高,最后使真菌變性乃至死亡。據(jù)臨床實踐本藥對淺部真菌病有良好的療效。
1.適應(yīng)癥
主要用于頭癬,其次全身泛發(fā)體癬,重癥型股癬以及甲癬。
2.禁忌癥
肝功異常,妊娠和哺乳期婦女禁用本藥品。
3.劑量
成人,200mg,1次/日。兒童體重20公斤以下,50mg,1次/日;20~40公斤,100mg,1次/日;40公斤以上可按成人劑量服用。
(二)其它咪唑類藥:伊康唑(Itraconazole)
抗真菌效力為酮康唑的5~10倍,用于治療皮膚癬菌的最小劑量每日100mg即可。
二、局部治療
未累及毛發(fā)或甲板的淺部真菌病,采用局部療法均可收效,但需要耐心,堅持較長時間擦藥。常用有二組藥物。
(一)外用獨特藥物
可選用特效藥物克癬靈藥水,外涂患處,
(二)特異性廣譜抗真菌劑
目前廣為應(yīng)用最大的一族都有共同的咪唑環(huán),即咪唑類藥象硫康唑(fioconazole),咪康唑(Miconazole)、肟康唑(oxiconazle)、益康唑(econazole)酮康唑(ketoconazole)白呋唑(Bifonazole)及克霉唑(氯三苯咪唑Iotrimazoie)等往往制成1~2%霜劑,以供臨床應(yīng)用。
三、各種淺部真菌病的具體治療方法
(一)頭癬
我國已總結(jié)一套“五字療法”的好經(jīng)驗,即服(藥)、洗(頭)、搽(藥)、理(發(fā))、消(毒)。對照此經(jīng)驗,我們可選用酮康唑內(nèi)服,按上述劑量,連服4周;治療期間須每日洗頭;堅持外搽適宜的抗真菌藥膏1~2月;每周理發(fā)一次,直至治愈為止;病人日常用品,如帽子、毛巾、枕巾、梳子等須定期進行消毒。
(二)體癬、股癬、手足癬
應(yīng)堅信這類癬病局部治療可奏效,但須根據(jù)不同病情,不同皮損表現(xiàn),而采用不同劑型的癬藥。
1、癬藥并發(fā)感染,應(yīng)先控制感染。
2、病變處腫脹滲出明顯時,可選用3%硼酸水或0.02%呋喃西啉溶液濕敷,俟消腫、滲出減少后再選擇有效治療癬的外用藥。
3、患處呈糜爛及少量滲出者,須先以黃連氧化鋅油外用過渡2~3天,然后再酌情更換適宜癬藥膏。
4、病損表現(xiàn)為鱗屑角化型時,治癬藥膏的劑型以軟膏或霜劑為妥。
5、如損害處有皸裂現(xiàn)象、忌用酊劑外搽,仍選取軟膏或霜劑為好。
6、皮疹以紅斑、丘疹為主者,可選用酊劑或軟膏和霜劑。
7、面部、股內(nèi)側(cè)等部位皮損,禁止用高濃度角質(zhì)剝脫劑,以免刺激而引起皮炎。
8、只要劑型選擇無誤,多主張不宜頻繁改換外用藥。每種治癬藥膏至少要用一周。
9、病情頑固或皮損面積廣泛、應(yīng)用局部療法治愈有困難者,可考慮給予酮康唑內(nèi)服,200mg,1次/日,連用4周。
(三)甲癬
本病原則上也應(yīng)以局部治療為主,但由于甲板頗厚,一般藥物不易滲透進去,故不能采取平常治癬辦法來處置本病。局部用藥前須盡量除去甲板,而后再外用抗真菌藥。常用方法介紹如下:
(一)刮甲法
每日用小刀盡量刮除病甲變脆的部分,然后再外搽5%碘酊、30%冰醋酸、或威氏液,每日堅持1~2次,直至痊愈為止。
(二)溶甲法
先以膠布保護甲周皮膚,然后把25~40%尿素軟膏涂于甲板上,最后再加蓋塑料薄膜,并用膠布固定。每2日換藥一次,待甲板軟化有浮動感時,用鑷子將甲板拔掉,隨后,每日按常規(guī)換藥,等創(chuàng)面愈合后再外用癬藥膏,直到長出好甲。
如果通過以上方法治療失敗或者病甲數(shù)目多,亦可考慮投與酮康唑口服,劑量同上,常需半年左右方能治愈。
(四)花斑癬
本病容易治愈,但也常復(fù)發(fā)。傳統(tǒng)用藥,例如20~40%硫代硫酸鈉溶液,2.5%硫化硒乳劑外用均可奏效,此外,咪唑類霜劑也能獲得滿意效果。
(五)癬菌疹
本病全身治療可按過敏性皮膚病的治療原則處理;局部不須用抗真菌藥,尤其忌用刺激較強烈的癬藥。可選用溫和的氧化鋅油外用或3%硼酸水濕敷即可。此外,必須積極醫(yī)治活動性的癬病灶。
癬病中醫(yī)治療
辨證論治
若屬“濕熱”者,可見皮膚有很多紅色斑塊,可有滲出液,傷口較糜爛,治療可配合清熱利濕,可選用薏苡仁、白鮮皮、苦參根、土伏苓等。而“血虛”者可見皮膚干燥脫屑,比較不紅,患者氣色不佳,應(yīng)養(yǎng)血滋陰,如用玄參、麥冬、白芍、當歸等藥材。
“血瘀”者常見皮膚暗沉、搔癢,嚴重時會有紫紅色瘀點,舌色也較暗,治需活血化瘀,視情況選用丹參、赤芍、雞血藤、桃仁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