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肺炎癥狀
臨床癥狀如頭痛、乏力、肌痛、鼻咽部病變、咳嗽、胸痛、膿痰和血痰,肺部X線表現和化驗室檢查如冷凝集試驗等有助診斷。
1、病史、癥狀
起病較緩慢,多數為咽炎、支氣管炎的表現,10%為肺炎。癥狀主要有寒戰(zhàn)、發(fā)熱、乏力、頭痛、周身不適,刺激性干咳,伴有粘痰、膿痰,甚至血痰,重者可有氣短,劇咳時有胸痛;也可有惡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瀉及關節(jié)痛、心肌炎、心包炎、肝炎、周圍神經炎、腦膜炎、皮膚斑丘疹等肺外表現。
2、體檢發(fā)現
鼻咽部及結膜充血、水腫,可有頸部淋巴結腫大,皮疹;胸部體征多不明顯,肺部聽診可有細濕羅音,偶有胸膜磨擦音及胸水征。
3、輔助檢查
(1)X線胸片,為肺紋理增多,肺實質可有多形態(tài)的浸潤形,以下葉多見,也可,呈斑點狀,斑片狀或均勻模糊陰影。約1/5有少量胸腔積液。
(2)病原學檢查:肺炎支原體的分離,難以廣泛應用,無助于早期診斷。
(3)血清學檢查:血清病原抗體效價>1:32、鏈球菌MG凝集試驗,效價≥1:40為陽性,連續(xù)兩次4倍以上增高有診斷價值。血清間接試驗>1:32,間接熒光試驗>1:66,間接免疫熒光抗肺炎支原體IgG>1:16,抗肺炎支原體IgM>1:8,親和素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可直接檢測肺炎支原體抗原,24小時內可獲結果,均有診斷意義。
肺部病變呈片狀或融合性支氣管肺炎或間質性肺炎,伴急性支氣管炎。肺泡內可含少量滲出液,并可發(fā)生灶性肺不張、肺實變和肺氣腫。肺泡壁和間隔有中性粒細胞和大單核細胞浸潤。支氣管粘膜細胞可有壞死和脫落,并有中性粒細胞浸潤。胸膜可有纖維蛋白滲出和少量滲液。
潛伏期2~3周,起病緩慢,約1/3病例無癥狀。以支管-支氣管炎、肺炎、耳鼓膜炎等的形式出現,而以肺炎最重。發(fā)病初有乏力、頭痛、咽痛、發(fā)冷、發(fā)熱、肌肉酸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頭痛顯著。發(fā)熱高低不一,可高達39℃。2~3天后出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如陣發(fā)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粘痰或粘液膿性痰,有時痰中帶血。發(fā)熱可持續(xù)2~3周。熱度恢復正常后尚可遺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但無胸痛。
體檢示輕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約15%有鼓膜炎。頸淋巴結可腫大。少數病例有斑丘疹、紅斑或唇皰疹。胸部一般無明顯異常體征,約半數可聞干性或濕性羅音,約10%~15%病例發(fā)生少量胸腔積液。
病情一般較輕,有時可重,但很少死亡。發(fā)熱3天至2周,咳嗽可延長至6周左右。有10%復發(fā),肺炎見于同一葉或同一葉,少數病人紅細胞冷凝集滴度效價在1∶500以上。/可有相當的血管內溶血,溶血往往見于退熱時,或發(fā)生于受涼時。
極少數病例可伴發(fā)中樞神經癥狀,例如腦膜炎、腦膜腦炎、多發(fā)生神經根炎,甚至精神失常等。出血性耳鼓膜炎、胃腸炎、關節(jié)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心包炎、心肌炎、肝炎也有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