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rèn)為,牛皮癬的病因病機多為素體肌膚燥熱,久則血熱、血燥、陰耗而發(fā)病,且血熱之病機貫穿牛皮癬發(fā)病過程的始終,治療常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滋陰潤燥為大法。根據(jù)牛皮癬三個不同時期的表現(xiàn)可分為三證,即血熱證、血瘀證、血燥證。治療牛皮癬在明確診斷的前提下,應(yīng)針對不同的發(fā)病原因、不同的類型,分期給予不同的治療。臨床醫(yī)師在充分掌握患者的病史后應(yīng)采取個體化的辨證治療方案。
血熱證
多見于初發(fā)、病程較短的患者。皮疹多為點滴狀,色鮮紅,新疹不斷出現(xiàn),舊疹不斷擴大,炎癥浸潤明顯,鱗屑由少到多,瘙癢程度不一,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藥用:板藍(lán)根30克,紫草9克,蒲公英3 0克,虎杖30克,黃連9克,石膏30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生地30 克,麥冬12克,土茯苓30克,竹葉3克,甘草3克。
血瘀證
多見于靜止期,病程較長的患者。皮疹為斑塊狀,色暗紅,鱗屑較厚,呈銀白色,很少有新疹發(fā)生,頑固難治,部分患者瘙癢明顯,舌質(zhì)紫暗,脈弦澀。藥用:三棱12克,莪術(shù)12克,桃仁12克,紅花3 克,丹參30克,烏梅12克,生牡蠣30克,虎杖30克,生地30克,白鮮皮12克,白術(shù)12克,甘草3克。
血燥證
多見于消退期,病程較久的患者。紅斑、浸潤逐漸消退,鱗屑減少,瘙癢減輕或不明顯,舌紅,苔少,脈弦細(xì)。藥用:黃芪30克,雞血藤30克,丹參30克,生地30克,麥冬12克,玄參20克,烏梅12克,生牡蠣30克,虎杖30克,土茯苓30克,白鮮皮12克,甘草3克。
上述湯劑水煎服,每日1劑,療程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