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非傳染性皮膚病,病變多局限于肛門周圍皮膚,亦偶有蔓延至臀部、會陰及陰蒂,局部可出現(xiàn)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jié)痂、脫屑。
(一)外治法:
1.對腫脹、滲液不多者,可外用普連膏、氟氫可的松軟膏和中藥濕疹膏外敷。
2.對皮膚增厚、粗糙有鱗屑者,用熏藥卷熏患處,每天1-2次,每次15-30分鐘,溫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然后外用普連膏或可的松軟膏,也可外搽糠餾油軟膏或黑豆餾油軟膏。
3.對局部紅腫糜爛,滲液較多者,用馬齒覽30克,或生皮硝10克,蒼術(shù)20克,黃柏20克,煎水外洗,洗后用3-4%硼酸液濕敷。
(二)內(nèi)治法:
1.慢性期:凡出現(xiàn)肛周皮膚變厚,色紫暗,表皮剝脫或有皸裂,瘙癢難忍或癢痛交替發(fā)作,心煩失眠,舌苔白,脈沉細或沉弦者,證屬血虛生風,濕熱凝聚。治宜養(yǎng)血疏風,健脾利濕。選方常用:制首烏24克,白術(shù)10克,車前草15克,澤瀉10克,白蘚皮10克,桃仁10克,花粉10克,當歸10克,蟬蛻10克,僵蠶10克,防風10克。如脾虛,食欲減退,便溏、身軟無力者,用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以健脾化濕。
2.急性期:凡出現(xiàn)肛周皮膚潮紅,有紅色丘疹、滲液、糜爛結(jié)痂,明顯瘙癢或癢痛,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數(shù)者,證屬濕熱下注。治宜清熱利濕,涼血疏風。濕重于熱者,宜用除濕胃苓湯加減;熱重于濕者,宜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此外,可配合使用抗組織胺藥和非特異性抗過敏療法;如病情嚴重者,還可酌情使用皮質(zhì)激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