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腺纖維腺瘤基本信息
乳腺纖維腺瘤是發(fā)生于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乳腺纖維腺瘤可發(fā)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18~25歲的青年女性多見。本病的發(fā)生與內分泌激素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相對或絕對升高可引起本病。
部位:胸部
科室:乳腺外科,婦科,外科,腫瘤科
癥狀:乳腺隱痛 乳腺囊性增生 乳溢一高泌乳素血癥 乳腺刺痛 乳頭侵蝕 乳房硬化 乳腺脹痛 乳房內光滑質韌的球形腫塊 乳腺外上象限腺體增厚 乳腺內無痛單發(fā)的硬腫塊
檢查:乳頭溢液檢查
2、乳腺纖維腺瘤概述
纖維腺瘤是乳腺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發(fā)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齡,多在20-30歲之間。單個或多個,單側或雙側發(fā)生。肉眼觀,圓形或卵圓形結節(jié)狀,與周圍組織界限清楚,切面灰白色、質韌、略呈分葉狀,可見裂隙狀區(qū)域,常有粘液樣外觀。鏡下,腫瘤主要由增生的纖維間質和腺體組成。腺體圓形卵圓形,或被周圍的纖維結締組織擠壓呈裂隙狀。間質通常較疏松,富于粘多糖,也可較致密,發(fā)生玻璃樣變或鈣化。
乳腺纖維腺瘤:腫瘤主要由增生的纖維間質和腺體組成,部分腺體受擠壓呈裂隙狀 。
乳腺纖維腺瘤是發(fā)生于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乳腺纖維腺瘤可發(fā)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齡的女性,但以18~25歲的青年女性多見。本病的發(fā)生與內分泌激素失調有關,如雌激素相對或絕對升高可引起本病。臨床上以無痛性乳房腫塊為主要癥狀,很少伴有乳房疼痛及乳頭溢液者。至于乳腺纖維腺瘤是否會發(fā)生惡變,一般認為,有少數病例可發(fā)生纖維成分的肉瘤變,而極少有發(fā)生上皮成分的癌變者。
乳腺纖維腺瘤中醫(yī)稱之為“乳核”。以往也曾稱其為“乳癖”,所以在許多中醫(yī)書中見到的 “乳癖”,有一部分指的是乳腺增生病,還有一部分則指的是乳腺纖維腺瘤。為了避免兩者命名上的混亂,現已將其規(guī)范為“乳核”的范疇。中醫(yī)認為,乳核是由于肝氣郁結或血瘀痰凝所致。《外科大成》指出,乳中結核“如梅如李,雖患日淺,亦乳巖之漸也”,已認識到乳核中的少數年深日久則可能會惡變?yōu)槿閹r。
乳腺纖維腺瘤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手術。手術可以將腺瘤切除而使之治愈,但部分病例可于原手術部位復發(fā)或在乳房其他部位再生新的腺瘤。中醫(yī)認為,疏肝解郁、活血化痰中藥可調整機體內分泌狀況,消除乳房部的腫塊,治療腺瘤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3、乳腺纖維腺瘤病因
(一)發(fā)病原因
乳腺纖維腺瘤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尚不甚清楚,但一致認為和以下因素有關。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對或絕對升高,雌激素水平的過度刺激可導致乳腺導管上皮和間質成分異常增生形成腫瘤。
2、局部乳腺組織對雌激素過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組織對雌激素敏感性的高低不一,以致對敏感性高的局部組織易患本病。另外由于局部解剖、生理特性的差異,致使不同婦女乳腺組織對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對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婦女才得病。說明以上兩種原因是協(xié)同作用的。
3、飲食因素:高脂飲食可改變腸道菌群,使之來自膽汁的類固醇在結腸中轉化為雌激素,進而刺激乳腺導管上皮及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引起本病。
4、遺傳傾向。
(二)發(fā)病機制
乳腺纖維腺瘤的病理特點為
1、大體形態(tài)
腫瘤一般呈圓球形、橢圓形、分葉狀,與周圍境界清楚,有完整包膜,直徑多在3cm以內,質地較堅實。切面質地均勻呈灰紅色,略向外翻,可見許多大小不一的裂隙及黏液樣光澤,少數可見切面有囊腔及囊內乳頭狀瘤形成。有時還見鈣化區(qū)或骨化區(qū)。
2、組織形態(tài)
根據腫瘤中纖維組織和腺管結構的相互關系,可分為以下5型。
(1)管周型(圍管型)
病變主要為腺管周圍彈力纖維層外的管周結締組織增生,彈力纖維也參與腫瘤形成,但無平滑肌,也不呈黏液樣變性。增生的纖維組織從周圍壓迫乳管及腺泡使其成為腺管狀。纖維組織致密,常呈膠原變性或玻璃樣變,甚至鈣化、軟骨樣變或骨化。腺上皮細胞正常或輕度增生,偶見囊性擴張及乳頭狀增生。但腺上皮增生不如纖維組織活躍。
(2)管內型(向管型)
主要為腺管上皮下結締組織增生,上皮下平滑肌組織也參與腫瘤形成,但無彈力纖維成分。病變可累及1個至數個乳管系統(tǒng),呈彌漫性增生。早期上皮下結締組織呈灶性增生,細胞呈星形或梭形,有不同程度的黏液變性。增生的纖維組織從管壁單點或多點突向腔面,繼而逐漸充填擠壓管腔,形成不規(guī)則的裂隙狀,襯覆腺管和被覆突入纖維組織的腺上皮因受擠壓而呈兩排密貼。在斷面上,因未切到從管壁突入部分,纖維組織狀如生長在管內,故稱為管內型纖維腺瘤。在較大的腔隙內,有時可見許多上皮包繞間質的乳頭狀結構,腺管上皮亦可受擠壓而萎縮或完全消失。間質纖維組織可發(fā)生黏液變性,纖維組織可變致密并發(fā)生透明變性。間質亦可發(fā)生鈣化及骨化。
(3)混合型
一個腫瘤中以上2種病變同時存在。
(4)分葉型(巨纖維腺瘤)
多見于青春期或40歲以上的女性,瘤體較大,其直徑多在7cm以上,呈球形,基本結構類似管內型纖維腺瘤。由于上皮下結締組織從多點突入高度擴張的管腔,又未完全充滿后者,故在標本肉眼觀察和顯微鏡檢查時呈明顯分葉狀。一般纖維細胞和腺上皮細胞增生活躍,但無異形。本型與管內型的區(qū)別在于,分葉型瘤體大,有明顯分葉。與葉狀瘤的區(qū)別在于,后者常無包膜、間質細胞有異形,可見核分裂。
(5)囊性增生型
是由乳腺增生癥演變而來。瘤體與周圍乳腺組織分界清楚,可有包膜。腫瘤由腺管上皮和上皮下或彈力纖維外結締組織增生而成。上皮病變包括囊腫形成、導管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乳頭狀瘤病、腺管型腺病及大汗腺樣化生等。本病與囊性增生病的區(qū)別是后者病變較廣泛,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且常累及雙側乳房。
4、乳腺纖維腺瘤檢查
1、細針吸取細胞學檢查
涂片中可見成堆導管上皮細胞,散在或成群的成纖維細胞,背景見黏液,診斷符合率可達90%以上。
2、組織病理學檢查
用于下列情況:①患者年齡較大,或同側腋下有腫大淋巴結;②乳腺特殊檢查疑有惡性可能者;③有乳腺癌家族史者;④針吸細胞學檢查有異形細胞或有可疑癌細胞者。
1、鉬靶X線片
X線影像表現為圓形、橢圓形邊緣光滑的腫塊,其密度高于乳腺腺體。少數病人可見鈣化,多為顆粒柱狀、樹枝狀、細砂狀(圖5)。如果為大顆粒狀或大塊狀鈣化,則具有診斷意義。
2、B超檢查
聲像示腫瘤為圓形、橢圓形,實質性,邊界清楚,內部為均質的弱光點,后壁線完整,有側壁聲影,后方回聲增強。
3、液晶熱圖
腫瘤為低溫圖像或正常熱圖像,皮膚血管無異常。
4、紅外線透照
腫瘤與周圍正常乳腺組織透光度基本一致,瘤體較大,邊界清晰,周圍沒有血管改變的暗影。
5、乳腺纖維腺瘤疾病治療
手術治療
乳腺纖維腺瘤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腺瘤一旦形成,依靠藥物是不能消除腫塊的,但并不意味著只要一發(fā)現腺瘤就需立即手術。應嚴格掌握手術時機及手術適應癥,不能一概而論。對于腫物比較小,生長緩慢的患者可以選擇先觀察隨診,如果短時間內出現生長較快或出現一些伴隨癥狀,應選擇立即手術治療。
1、手術時機
①對診斷明確的未婚婦女,可考慮擇期手術處理,以婚前切除為宜;②對婚后未孕的病人,宜在計劃懷孕前手術切除。因懷孕和哺乳或可使腫瘤生長加快;③孕期內發(fā)現腫瘤者,宜在懷孕3~6個月間行手術切除;④對于無妊娠、哺乳、外傷等促使腫瘤生長的情況時,腫瘤短期內突然生長加快,應立即手術。
2、手術方式
①傳統(tǒng)開刀切除
手術切口的設計應考慮美學與功能的需要。如需要哺乳者,應做以乳頭為中心的放射狀切口。若以后不需要哺乳者,可沿乳暈邊緣行弧形切口。如是多發(fā)者可行乳腺下緣與胸壁交界處切口或沿乳暈切口。手術時最好將整個腫瘤及其周圍部分正常乳腺組織一并切除,或將受累部分做乳腺的區(qū)段切除避免復發(fā)。多一次復發(fā),就多一次惡變的危險。但在被切除的腫瘤以外的乳腺內,或對側乳腺內術后再發(fā)生同樣的腫瘤,不應認為復發(fā),嚴格地說應為多發(fā)傾向。在原位又重新出現此種腫瘤者為復發(fā),反復復發(fā)應警惕葉狀腫瘤的可能。缺點:這種術式會在乳腺上留下疤痕,影響美觀,對于乳腺多個象限內的多個腫物不能完全切除。
②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
是在腋下或乳暈等隱蔽的地方戳孔(約3mm),在超聲或鉬靶引導下應用旋切針將腫物旋切出來,痛苦小,術后只留下一個3mm左右大小的印痕,恢復快,不需住院,不用拆線。而且可以通過一個切口一次性同時切除多個腫瘤,多發(fā)腫物或臨床觸摸不到的微小腫物的病人特別適合采用這種手術。微創(chuàng)旋切的技術優(yōu)勢還體現在對于性質不明的腫塊可以在B超定位下進行活檢和病理檢查,對3毫米微小的腫瘤也可精確切除,這對于乳腺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無疑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缺點:費用高,對于接近乳頭、皮膚、乳腺邊緣的腫物無法保證完全切除,易有殘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