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體肝移植是切取健康人的肝臟作為供肝,作為供者的人“無辜”地接受了一次大手術,這一代價是巨大的。從這種方法產生的第一天起,伴隨而來的倫理學爭論就從未停止過,并且非常強烈地滲透到臨床實踐的每個細節(jié)當中。親體肝移植這種醫(yī)療方法存在的意義在于:緩解供肝短缺的現(xiàn)狀,減少終末期肝病患者等待移植的時間。
從醫(yī)學角度看,親體肝移植是肝移植技術的高峰,對肝移植和肝臟外科的發(fā)展有著深刻影響。對于肝臟內部解剖的深入研究,促進了手術技術的進步,并使得其他肝臟外科手術也受益良多。在肝臟再生、肝功能儲備、肝功能保護等方面的研究推動了肝臟病學的發(fā)展。在親體肝移植中顯微外科技術的全面引進,促進了相關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總之,親體肝移植對于移植醫(yī)學、外科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從患者角度,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結束漫長痛苦等待肝源的過程和死亡的威脅,在親人的幫助下,很快接受肝移植手術,重獲新生。遺憾的是,即使親人支持和有志愿者愿意捐獻,最終能夠有幸接受親體肝移植的也只是1/3左右的病人。大部分因為血型不匹配、身體條件不合格等種種原因,最終無法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