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yī)學認為癲癇病的形成,其病因病機大多由七情所傷,先天因素,飲食不節(jié),勞逸過度或患其他病之后,造成臟腑失調(diào)、痰濁凝滯、氣機逆亂。風陽內(nèi)動所致。
可以概括為痰、火、驚、氣、血和先天因素幾個方面。由于飲食不節(jié)或勞倦過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或氣郁化火,火邪煉液成痰、痰熱迷塞心竅而致癇,故有“無痰不作癇”之論。
五志過極,郁怒憂思而生肝火;疲勞過度,損傷腎精,腎水不能濟心火而心火獨盛,火邪一方面煉熬津液,釀成熱痰,另一方面觸動內(nèi)伏痰濁,痰隨火升,阻蔽心包,可致癇發(fā),故有“無火不動痰”之謂:《素問·舉痛論篇》日:“恐則氣下”“驚則氣亂”驚恐造成氣機逆亂,進而損傷臟腑。驚則心神失守,而致癇發(fā)。《諸病源候論》稱驚怖之后,氣脈不足,因驚而作癇。如癇證始于幼年者,多與先天因素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