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息肉是人們不陌生的一種疾病,患上直腸息肉的危害是很大的,生活中人們要注意這種疾病的治療,但是預防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檢查也是很重要的,那么,直腸息肉需要做哪些檢查呢?我們看看專家的介紹。
首先了解直腸息肉。直腸息肉一般是圓形或卵圓形,小如米粒,大如核桃或雞蛋,質脆,表面光滑,色粉紅,因糞便的長期摩擦多有潰爛出血,主要癥狀為便血、脫垂、腸道刺激癥狀。直腸息肉的檢查有以下幾種方法。
1、直腸指檢
直腸中、下段的息肉,指檢可觸及柔軟、光滑、活動的結節(jié)。70%直腸指診可觸及質軟如豆粒大小的圓形腫物,能活動,無壓痛。位置較高或較小的息肉,直腸指診不易發(fā)現(xiàn),需做其它輔助檢查。
2、電子肛腸鏡檢
腺瘤性息肉呈圓形,表面粘膜淡紅且有光澤。絨毛乳頭狀腺瘤為分葉狀,形似菜花,軟如海綿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長色紅。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狀隆起結節(jié)。
3、若發(fā)現(xiàn)多個息肉時,作乙狀結腸鏡或纖維鏡檢,排除多發(fā)息肉及結腸息肉病
直腸息肉常長于直腸下端后壁(約占70%),單發(fā)者為90%,多數(shù)帶蒂,蒂長2-5cm為等,可移動。無蒂息肉約點10%,一般較少。直腸息肉要做什么檢查?乳頭狀息肉常為單發(fā),少數(shù)為多發(fā),基層寬、無蒂或短蒂,表面有細長絨毛樣突起,易惡變。凡是無蒂、基層寬廣的息肉,應視為癌前病變,要及早做病理切片檢查。
兒童直腸息肉如何診斷
凡兒童有無痛性鮮血便者,首先應想到本病,直腸指診,直腸鏡檢查多能發(fā)現(xiàn)息肉,部分病例需借助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或鋇灌腸檢查可確定診斷,息肉常位于直腸后壁的較低位置,直腸指診多能捫及較大的蒂狀息肉。
較大兒童可令其似排便樣用力屏氣,以利發(fā)現(xiàn)較高部位息肉,對反復直腸指診未發(fā)現(xiàn)息肉者,可在麻醉下進行直腸鏡,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發(fā)現(xiàn)息肉即予以摘除,懷疑有多發(fā)息肉者,可行鋇灌腸雙重空氣對比造影檢查。
輔助檢驗
直腸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或鋇灌腸檢查均可查見息肉,但檢查前必須徹底清潔結腸內糞便以免造成假像。
如何治療結腸直腸息肉
所有直腸、結腸息肉均應摘除,摘除方法取決于息肉的部位、形態(tài)及數(shù)目,上述鏡檢和摘除息肉均應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要求患兒安靜、肛門松弛,在纖維結腸鏡直視下摘除息肉要完全,止血要徹底,對基底廣的息肉可在直視下電烙切除,但燒烙不能過深以防直腸穿孔,單個或散發(fā)息肉均屬良性病變,經摘除后預后良好,極少數(shù)病例可以復發(fā),應定期隨訪。
溫馨提示
兒童型直腸息肉主要發(fā)生于5-10歲兒童,多數(shù)小于1cm,單個,帶蒂,會自行脫落,因炎癥和腺體阻塞潴留所致,臨床上除便血外并無其他大礙。成人直腸息肉病理類型多,具癌變趨向,因而一經診斷,宜早行手術切除之。
一般均需由??漆t(yī)生診治后再依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何種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肛腸常見疾病的診斷與防治》、《現(xiàn)代中醫(yī)肛腸病學》】